新发地市场的消杀是如何进行的,效果如何?对环境有没有影响?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8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新发地市场的终末消毒已经完成,我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全程见证了整个消毒处理过程。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消毒工作科学、有序、严谨、全面。
一是科学:消毒方案由市疾控中心制定后,中国疾控、解放军疾控、中国科学院大学及原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消毒、环保专家进行了严格论证后审定。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分别选择焚烧、填埋、过滤、气溶胶喷雾、喷洒、擦拭和液体中投加消毒剂等方式
二是有序:整个消毒处理过程包括现场勘察、垃圾清理、环境清洗、灭鼠、环境卫生评价、空气净化消毒、污水消毒、环境表面消毒、消毒效果评价等环节,依次有序进行,环环相扣,连续工作20余天。
三是严谨:进行了严格的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采取了包括消毒剂质量检测;消毒器械质量控制;消毒人员统一培训;引导员、消毒员和卫生监督员统一编组,全程摄像监督;消毒前后实验对比的消毒效果评价等措施确保消毒效果。
四是全面:消毒对象涵盖了批发市场内可能被污染的所有环境和物品,主要包括了可能污染的全部果蔬、牛羊肉、水产等货品;污水;室内空气;室内墙壁、地面、柜台;水产水池的内外表面;冰箱冷库;车辆;各种室内暴露的物品表面。对上述物品全部进行了消毒,不留死角。
关于消毒效果:新发地市场的终末消毒经过了严格的消毒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消毒效果评价时共设383个点位,涵盖了消毒的所有类别,所有点位消毒效果均合格。也就是说,新发地市场环境在终末消毒完成后已经达到无害化,原有的污染已经被封闭消除。目前,除因溯源原因牛羊肉大厅还需要继续封闭一段时间外,其他区域已经恢复常态。
关于环境影响:我们在制定消毒方案时,就已经充分考虑了环境安全问题,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消毒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新发地市场采用环保、易降解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消毒剂用量。终末消毒已经结束,消毒没有对新发地及其周边地区造成环境影响。
除中高风险地区外,进返京人员无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8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加强医疗救治,集中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坚持“一人一策”精准救治,尽最大努力,发挥最高水平,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好救治。持续加强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动态清零、愿检尽检做好服务。加强社区防控,进行封闭式管理,对重点人群加强排查,做好健康监测,实现闭环管理。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北京疫情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在继续抓好各项防控措施不放松的前提下,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精准做好进(返)京人员健康管理服务,在常态化防控下,除全国中高风险地区进(返)京人员须持有到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全国其他所有地区进(返)京人员持健康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不须在进(返)京时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最大限度服务人员便利出行,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工作大局。
北京疾控通报一起聚集性疫情:确诊13例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了一起因确诊病例污染居住场所公共环境和相互串门接触而引发的聚集性疫情:
该首发病例,男,57岁,为个体经营人员,每日到新发地市场进货,居住于海淀区永定路某小区楼,6月10日晚出现畏寒等症状,确诊前有同楼层邻居串门,且均未佩戴口罩。6月13日患者由120救护车转运至海淀医院就诊,6月14日确诊。首发病例确诊后,该楼中又有5名居民相继确诊,另有2名曾到该楼如厕的外来人员先后确诊。上述8名确诊病例中又有3人将病毒传播给5名家庭成员。至此,该起聚集性疫情共有13人确诊。
经疾控人员调查发现,该楼共5层,每层20多户,首发病例居住于3层,有3例居住于2层,2例居住于5层,2名外来人员曾到3层如厕。调查发现各户在楼道搭简易炉灶,各层的水房、厕所均为公共使用,并且各层住户之间存在共用厕所的情况;住户之间存在相互串门且不佩戴口罩的现象。市疾控中心采集检测该楼环境样本,发现公共厕所环境样本核酸呈阳性。综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和环境调查结果,判定此次疫情为与新发地市场有关的综合性聚集性疫情,既有人员相互接触导致的感染,也有厕所环境引发的感染。
这起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再次提醒市民,被污染的公共环境有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疫情期间或有传染病传播风险时,要注意公共环境清洁消毒,并加大频次。大家不要扎堆聊天,减少串门,确需串门要戴好口罩,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回家后要先洗手;一旦身体不适,要主动规范就医,并采取有效防护和隔离措施,避免将疾病传给他人。
庞星火说,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清洁,是社区和居民共同的责任,也是对每个居民的健康保护,请大家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清洁公共环境,尤其是共同使用厕所、厨房等生活区域的居民,要注意开窗通风,科学消毒。社区要加强对多户居住一个单元、共用生活设施的管理和健康指导,做到人员排查到位、健康监管到位,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制定的《卫生间清洁消毒指引》,落实消毒措施,提供洗手设施和洗手液等清洁用品,特别提醒大家,上完厕所要及时洗手,保持手卫生。手不干净时,避免触碰口鼻和眼睛。
宣武医院介绍此次疫情首例患者确诊经过,当晚双试剂检测均为阳性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8场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张国君介绍了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首个确诊病例的确诊过程。
6月10日下午,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唐先生因间断性发热到宣武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该患者自称近2周无出京史,无外来人员接触史,无与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无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史。按照诊疗规范及流程,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咽拭子采集并进行核酸检测。
同时,对其查体,进行血常规和肺部CT检查。当晚,唐先生的样本在宣武医院经过双试剂检测,均为阳性,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结果出来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检测团队第一时间回溯整个检验过程,排除污染的可能后,给出了核酸检测阳性的诊断结果,经过复核,该病例在6月11日确诊。
自该患者进入发热诊室后,都在医院的服务管理中,整个过程严格规范,为准确判断首个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确诊病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控制疫情赢得了时间。
北京已经连续五天实现零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8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7月10日,北京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治愈出院病例12例。
自6月11日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以来,北京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5例,在院251例,治愈出院84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2例。7月9日0时至24时,又有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四季青(地区)镇,昌平区回龙观街道等三个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截至7月9日24时,北京市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降至12个。北京已经连续五天实现零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治愈出院人数不断增加,中风险地区在不断减少。
过去的一个月,是北京全城抗疫的一个月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8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今天距离6月11日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是北京全城抗疫的一个月,是追踪密接、核酸筛查的一个月,是全力救治确诊病例的一个月。